新开始,新转变
加入写作组转眼之间已是第三年。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从容面对,每一期的学习都让我对教师的读书写作有新的感受和看法,这一路的成长和改变让我的教育生涯变得温暖而有活力;让我的专业成长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让我的生活碎片变得斑斓而有期待。新的开始,我想送给自己“三个转变”。
一、实现输入——输出的转变
(相关资料图)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读什么、怎么读都是有讲究的。过去我总是随性而读,没有计划也没有目标,很多时候都是虎头蛇尾,翻了几页便作罢。现在能够耐下性子阅读理论书籍,可是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很难将阅读输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考。
提到输入和输出的概念,让我不禁想起华南师范大学王红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双微机制”教学研究。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勤奋、知识基础扎实,却在表达、问题解决、知识应用等方面表现不突出?以往采用的“输入导向”教学模式发挥的是大脑的存储功能,是知识从客观世界进入学生大脑的封闭回路。而“输出导向”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学生能够从大脑中提取某些内容进行建构并输出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从大脑到外部世界的“由内而外”的开放回路,学生大脑发挥的功能是“加工”。阅读与写作正对应着教师成长中的存储与加工的角色,目前我的困境也在于输出与提取的困难。要想将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实现深度学习,就要在记忆、掌握、领会、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提取、建构、转化与应用,这样才算是有效的阅读。
受到这一理念和深度学习相关书籍的影响,我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输出导向”的阅读模式。正如《教师花传书》一书带给我们的思考:如何从“工匠”转化为“专家”。因此,新的一期我想寻找能够实现有效输出的方法。目前,已有的做法是读书打卡、读书笔记、结构化的读书卡、阅读分享等,我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保量提质,通过内化、复盘、分享和交流实现真正的迁移和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读书的最高境界或许是成为一个行走的书架,希望我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播种者——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二、促成理论——实践的转变
魏书生老师曾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然而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写作更多的是理论的生搬硬套或者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与缺乏实践验证的空洞理论。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中搭建一座桥梁,使得两者能够有充分的融合,想必就是要在不断的深入思考中实现创造性的尝试。
在学校写作组上传的第一篇随笔,我记录了自己一次社团课的过程,题目是《团体动力的神奇转化》,其背后的理论是团体动力学的支撑,然而通篇我只记录了课堂的教学流程与学生反应,却没有团体动力学的体现。究其原因,为何我想通过这篇随笔传达的主旨无法体现,一方面就在于我对该理论没有深刻的认知、理解和把握,只有感性的浅表认知;另一方面就在于我没有针对课堂发生的细节和学生的具体反馈进行深度解析,如此便失去了复盘和记录的最佳时机。即使后续我想对那天社团课的场景和感受进行深度加工,也有点回天乏术,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
以往写作中我总是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很难落地,有些不符合主题,有些理论空洞,有些逻辑不通,这些问题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的。写作组最响亮的一条至理名言就是“把论文写在一线课堂上”。作为教师不下功夫研究课堂,不认真严谨地备课,就不会有好的写作素材,缺少钻研的精神便写不出打动读者的真知灼见。因此,新的一期学习中我希望自己能够用做研究的心态看待每一堂课,每一件事,每一个学生——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三、突破经验——方法的转变
有人说教育写作通过教师对蕴含智慧和意义的教育事件的记录,把生活中的偶然必然化,把教育的琐碎系统化,把曾经的经历永恒化。确实,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就如一盘散珠一样在我们的心中,哪怕珠圆玉润,倘若时间久了便失去了它本有的光泽与价值。我们要善于将经验总结成方法,更要善于用方法指导经验。
以前写论文我总是喜欢凭经验凭感觉,没有搭建框架的习惯,习惯顺着思路写,写完之后才恍然发现与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很大出入。每次论文研磨之前讨论定框架都是我最担心最焦虑的阶段,因为总觉得自己框架不能达到逻辑上的严谨细致,总觉得自己不会搭框架,搭不好框架。现在细细想来都是因为自己没有提前做好写作准备,没有充分思考写作主题。新的一期论文写作,我希望自己能够突破自我设限,走出舒适区,摆脱完全经验主义的随心而欲,用更加系统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进行写作。另外,我发现写作组最近几期的专题讲座交流对我的启发甚远,让我从投稿、写作等不同方面获得了一手的经验总结与方法传授,而最近能够成功申请课题,就得益于之前关于课题申报书撰写的专题讲座与专门研磨,这些训练都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新一期的讲座安排采用问题导向模式令我非常期待,主题多数围绕我们如何更好地搭建框架、确定主题等写作技巧等等。
我想我也应该带着批判的精神看待自己的写作与教学,凡事多问问自己现有的做法合适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凡事三思而后行,一定会事半功倍。总之,我会带着思考和疑问不断更新自己的做事态度与方法——做一名问题导向的教师。
这三个转变,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约法三章”,希望自己能在新一期的学习中有所突破。写作可以促进作为一名教师对知识的沉淀,学识的丰富,思想的充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加强对课堂和学生的共情与对话,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这三个转变写在第六期写作组的开始以自勉。写作的路还很长,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阅读、思考、研究、解惑,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命常态,不仅可以滋养自己的人生,也可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举双得,岂不美哉。
关键词: